2007年7月7日 星期六

知識的戰爭Owning the Future
作者:賽斯‧舒曼/著
出版日期:2001 年02 月 20 日


知識經濟的淘金熱在逐漸接近尾聲的二十世紀裡,在前所未有的科技發展與及時通訊的時代中,免費共享的知識變成一種帶有危險的物種。在美國,政治家與博學者重複著陳腔濫調,大聲疾呼公共教育與公開獲取資訊乃是民主社會的基石,但現實社會相信這都只不過是不切實際的華麗詞藻罷了。當意見、概念、藍圖與編碼在新興的知識經濟體中變成最熱門的商品,人們也開始用前所未見的方式來囤積、爭奪與控制這些財貨。誠如一位專攻智慧財產權律師所說的,現代知識財產的淘金熱是「讓十九世紀末不顧道義的企業家的獨占行為看起來像是分贓」。

現代的醫生會宣稱自己應擁有醫療方法的特有權,在過去,醫療方法在同業間都是公開的。

軟體公司爭取獨享寫新程式必須用到的基本電腦編碼系統,並利用本身的所有權阻撓其他的潛在競爭者。最好的大學與研究機構中的科學家抱怨,因為對智慧財產的宣告與保密,使得研究人員之間彼此分享的行為逐漸萎縮。藥廠有系統地從全球各地收集野生植物、昆蟲與微生物,宣稱他們對其中所含的化學物質有獨占的支配權。即使是我們自己的基因構造也是被販售的,在已經畫出的人類基因組圖譜中,約有三分之一為私人所有。

如果沒有審慎的干預手段,目前發展趨勢將造成我們的科技與文化資產在不受控制的情形下爭先恐後地被拍賣,帶來一個充滿爭論與衝突的未來,以及創造一個走向新黑暗時代的幽靈。

為了看見我們腦中的意向,請先想像一個生活費高昂的城市,在那裡,計程車是唯一的交通工具。現在,再進一步假設這個城市裡沒有完善的公共道路系統,而是像一個大迷宮,所有的道路都是獨立的,為私人所有,彼此用籬笆、崗哨或是高昂的過路費互相區隔。如果要從一地到另一地,你必須要付出一大筆錢或是耗費許多時間,城中彼此相互隔絕的居民很少舉行面對面的集會,休閒、自發性的聚會幾乎是天方夜譚。在這樣的環境下,不只商業活動受到影響,同時也會造成整個社會只為滿足那些能承擔高昂交通成本的少數人。我們一直將行動的自由視為理所當然,這個假想的社會與我們的認知相去甚遠。在一個多元化的交通系統中,計程車與付費道路有時是十分有效率的工具,但如果整個社會中缺少了共享的公共設施系統,這些工具也就失去了功能。

在智慧財產的領域裡也適用相同的道理,意見、公式與概念必須流動,就像人一樣。除非我們趕緊著手干預,改變現狀,否則,試想這些分割與障礙將對新興的知識經濟體有多大的戕害!
我們看到空前大量的智慧財產相關的爭訟案例。醫院與研究員對立,競奪控制新療法的權利;大學與教職員對簿公堂,釐清哪一方才能因為研究結果而受益;基因工程公司在爭奪技術與材料時,更是不計成本;甚至,研究莎士比亞的學者也上法院,爭論誰擁有對《哈姆雷特》(Hamlet)的特定註釋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