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7日 星期二
冗談風險
這個玩意應該是很多人心裡的痛吧?呃……如果了解到所有的投資,都是因為這個才沒有賺的投資人。就請好好學一下吧?而因為我還沒有把方程式給構建完成(有點打馬虎眼,對不起。),所以我這次說的東西,會比較老學究一點點。請耐心看一下吧。在傳統的觀念裡面,這個讓大家「賠錢」的「混蛋東西」!是來自於「資訊」的「不完整」……舉個例子來說,就是某個還在訴訟的案子。當事人很清楚地知道,台X的股票「穩」漲,而且知道是「何時」才是最關鍵的一點。做生意或者說是「買賣」,要賺錢很容易……「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就是「穩賺不賠」。看到我寫這句,誰都會說「廢話」吧?但是真正明白「道理」又有幾人?OK!重點來了,現實社會裡面,無處不存在著風險吶!交朋友有沒有?有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捅個二刀吧?結婚有沒有?有的,不知道什麼時候身旁的人會暴力相向;婆媳問題;小孩子的問題……跟人相處有問題的一堆,而跟錢(其實應該說是投資。)有關的事情,就會有風險了啦!原因是「誰知道什麼時候是低價?什麼時候是高價?」!之前提到「三一率」的「通率」、「利率」以及「殖利率」的觀念。那是理論的部份,而「風險」則算是應用的東西,它的定義就是「透過交易轉換而提高收益,但因資訊的不完整造成損失的可能。」。我把所有「交換的過程」以舉例方式說明: 1.什麼都不做!也就是「把錢(我們用十萬元,放十年當例子吧?^^)埋在土裡,然後它爛光光。」,而我本來以為現實生活不太可能有這種事,直到看到電視上面的報導。果然太陽底下沒什麼不可能……最後得到的是「零」! 2.一樣什麼都不做,但很幸運地沒有爛。那麼最後得到的就是:十萬/通率的時間總合。這個「時間總合」指的是以「複利」計算喔。也就是「十年的通率」。 3.利率進來了,也就是把錢存銀行(請將此視為「交易行為」。),但是「通率」沒有不見喔……只是把「利率」給加進來計算。學術上的這兩者的計算式是:名目利率(就是在金融機構看到的那個「牌告利率」)=實質利率+通貨膨脹率。所以就變成了……呃!「十萬乘以十年的複利」/十年的通率。 4.把錢拿去投資,也就是把「利率」轉成「殖利率」,計算式就變成了:「十萬乘以十年的平均殖利率」/十年的通率。 5.「風險」去哪裡了?咳!我們再把「風險」加進來,也就是上面第4.寫的「平均殖利率」。有兩種算法,一種是簡單地用「平均」去算的;另一種叫做「幾何平均數」。(1)「平均」就是直接看十年的「結果」,把每年的投資報酬率加起來,除以十(年)就……是……啦!這個計算起來比較簡單,也就是只看結果,而看不到風險在哪裡。 >>就是「懶人式」的。(2)「幾何平均數」就比較麻煩了,我想大家看到這裡,已經快「瘋」了吧?簡單地說就是「把十年的收益或是損失」,轉成以「變異數」(或是標準差。)來計算。而這個……就是「風險」了!「牠」(這個畜牲玩意……)藏在這麼底下咧!不得不說「投資真是一門技術」吧?^^ 6.抱歉吶,沒有第6.……學術界以及實務上都沒有!真要說的話,風險就藏在「老師有沒有說?」以及「小說!」這兩個「一樣不可靠的東西」裡面。七月十日的晚上,個人正在努力地看「台灣證券交易所」的網頁。就在我點、我點、我點點之後,看到「一堆投信投顧公司被勒令停業」的公告。這樣子,看到「風險」了吧?^^ 而我第一段說的「我還沒有把方程式給構建完成。」,就是我正在努力地……由理論面開始著手咩。上面的一大段,基本上是從Adam Smith的《The Principle》(台灣的翻譯叫《國富論》)開始的1898年迄今完成的東西。也就是說,我得讀百多年來的東西……然後再想一些新的東東,很簡單是吧?只有累而已啦!>.<而這幾天我的心情起伏還蠻大的,從要不要公布「明牌」(也就是一星期以來做功課的結果。)……然後是覺得公布了會我不止得面對「風瘋」,還有「責任」。所以寫到現在,不由得會想……不論做什麼,都要付出「代價」的吧(關於這點,何飛鵬寫的文章很好,我就不多說啦。)?而有個道理:「想要當有錢人,就要先知道他們都是在做什麼吧?」。給大家一個建議,就是「不幸苦怎得世間財?」。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